快捷导航

QUICK NAVIGATION

北社村风民俗之四:居住环境

创建时间:2022-06-10

 

   从北社村可查史据来看,流传着先有刘家窑,后有北社村的说法,刘家窑遗址在北社村一组南沟沿和七组东窑,至今在一组南沟沿,还可以看见这些土窑洞,窑洞前是块平地,窑洞四分之三在平地之下,不留意看还是发现不了,据村里老者讲:这种下沉窑洞隐匿性好,可以有效地预防野兽和土匪侵扰,更重要的是能起到保暖作用。这些窑洞无人居住打理,至今依稀可见,见证着村落发展变迁。

  在黄土高原,沟壑纵横,平原较少,黄土特有性能和地势高低造就了北社村的窑洞,旧时多数人住的是土窑洞,利用土崖,开挖方便,花费较少,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人居住问题。随着秦砖汉瓦发展,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土窑洞的安全性能及潮湿对人体的危害,村民用青砖箍成窑洞,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。

  有钱没钱,房子朝南。村民居住的窑洞摆布多是南北方向,窑顶覆黄土,窑背用黄土夯成,造就了窑洞冬暖夏凉。从外观上看窑洞是圆拱形,显得轻巧而活泼,窑洞门窗中间的横梁叫平戗,平戗上部为窗。平戗下部一边是门,另边是方窗,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,更重要的是平戗上部加上高窗,在冬天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,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辐射,提高窑洞亮度和温度,有的村民还在窑洞后墙开了个小窗,让空气有了对流,提高了窑洞内的空气质量。由于窑洞内部空间是拱形的,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,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。

  解放前北社村村庄分前道、后道,有马家、插巷、前槐后院,东南窑之说,人口居住比较集中,在几条巷道东西两头修有城门楼子,防土匪防野兽,居住比较安全。过去院子比较窄,一家几代人居住,富裕人家院内盖起了合院,整体布局由前向后依次为门房、厦房、庭院、正房和后院,有的家庭合院正房修的是窑洞。庭院两侧由两栋对称单坡顶厢房组成,四周围着高高院墙,住宅大门均偏左安置,水道多从门侧下方通过,有着“深宅,窄院,封闭”的空间特点,院落空间体现了伦理,院落窄长但是纵向推进,轴线关系明确,有着严格等级关系,宅院高墙围立,两侧是厢房,外实内虚,形成一个完全封闭与外隔绝的空界,起到了防御作用。最有代表性的是丰盛魁家族,盖有腰房、门房、四合头。

  在合院里,正房房顶是“人”字形的,也就是两面坡形的,在北社村民叫它为上房,也叫堂房。其结构为厅房、两边是卧室,里面住着老人,老人去世后给长子长孙住。合院厢房房顶是一面坡的,又把它叫偏房,是给分支分辈来居住,旧时北社村三代以内不分家,父母与未婚子女都同居一室,从里朝外分配,体现了长幼有序。

  或许是缺乏大的木材,两面坡的房子需要大梁,而一面坡房子省了大梁,房子进深浅,采光好,虽说房子面积小了些,足够一个小家庭居住了,仔细看这类房子,低的那一面都冲着自己的院子,这样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流到自己的院子里,在村民口中有一个吉利说法,那就是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,通常这种院子里会有口水窖,雨水流到窖,解决一家人缺水问题。

  在北社村,雕刻与窗花成了民居的点缀,村民将建筑、文学、道德、美学、艺术通过雕刻与窗花淋漓尽致展现出来,也展现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村里会雕刻的村民被称为“有手艺”之人,也是受欢迎之人,他们将雕刻艺术用在房屋建造与日常生活中,在村里雕刻最为常见是木雕、砖雕和石雕,木雕多见于古建筑、屏风和棺木上,砖雕多见于村里家户的门楼、窑面子和影壁墙,石雕常见于石碑、门墩、上马石和拴马桩,这些雕刻多以历史故事和名言警句为主,人物栩栩如生,内容活灵活现,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。

 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,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。旧时在村里稍微富裕人家的厦房内顶棚中间的周边也多用剪纸装饰,题材多是花卉、瓜果、人物或动物,也有寓意美好的“国泰民安”“五谷丰登”“辟邪纳福”“麒麟送子”“五蝠(福)齐来”“松鹤万年”等图案,在村里有的家庭主妇通过剪纸手艺制作窗花或炕周,逢年过节贴在窗上或显眼处,剪纸样式或古或新,线条或粗或细,造型生动逼真,在精细华美中不仅体现剪者高超工艺,也显示着他们审美情趣,进屋赏剪纸,在赞叹声中让普通的家居有种蓬荜生辉的感觉。

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村里还可以见到下地窑,窑洞一半下沉到地面,虽说采光不好,但是窑洞下沉,对于取暖材料匮乏年代,却易于保暖。村民在窑洞内盘有泥基炕,炕头盘有做饭的灶头,做饭烧柴烧煤,余火灶烟从坑下通过烟道排到窑外,余温让炕上有了温度,柴烟、煤烟把整个窑熏得乌黑。

  窑洞除了居住,村民还考虑到人身安全问题,在北社村周边村落,我曾见过赋予窑洞各式各样的功能。在许多窑洞的尽头都有个拐窑,拐窑的地下或者石磨的底下还有个坑洞,那就是地道的入口,人们称地道为窨子,窨子在窑洞的底下蔓延蛇行,有处宽敞,有处狭窄,宽敞处如同窑洞的本身,有炕有锅台,狭窄处孔洞仅容得一人钻过,窨子的出口多在山坡处,可能在林丛草莽中,也可能在背阴不显眼的山洼;在村里稍微富裕的家庭,窑洞背墙较厚,从窑洞外观看与别的窑洞没区别,但到窑洞里面却有机关,窑背里面有个暗道,是藏匿钱粮的地方,有的家庭在两个窑洞之间也修了小窑洞,与窑洞呈垂直,听说那是在危险时刻是藏人的,根据用途所需,村民分别修建客窑、厨窑、井窑、磨窑、柴窑和牲口窑,把窑洞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  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土地公有制实现和村民经济状况好转,在北社村兴起改造旧居,将土窑面改成砖窑面,将土炕改成砖做基础土泥筋覆之,大多数人还在院落两侧箍起小窑洞,用作做饭或放置农具、喂牲口中。

 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,全村人口不断增长,家庭支辈过多,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,宅基地审批逐步开始,建设新庄基,其步骤是方院子、打窑邦、拉砖、请瓦匠,小工挖填地基、砌砖、上窑贴砖、加瓷瓦、活浆、压带、上土、缠窑背。新窑箍成后做窑面子、盘炕、打院墙、安大门,一排排新窑拔地而起,建起了村庄院落,有的地方宽了窄了,村民箍成大小不同的窑洞,最大的有一丈六七宽,长约三丈,小一点的窑洞不计其数。

 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,经济飞跃发展,村民收入不断提高,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形成,用青砖箍窑做窑面,窑地用青砖铺设,用红砖砌墙用水泥现浇成平房,盖门房安大红铁门在村里已经不是稀奇的事儿。

  二零零零年村民对建筑要求不断提升,家家户户用青砖做窑面,有的甚至砌瓷砖,室内用青砖或铺瓷砖,窑洞为半圆形,有的人刷白或用铝扣板找平进行吊顶,购置新家具、柜子、茶几、沙发,在窑壁挂装饰画,大屏幕彩电上墙,高端大气,网线拉进家,智能手机手中拿,让原来遥不可触摸的世界变得历历在目。也有大部分人家将窑面前半部分用铝合金封成明间作为客厅,又称阳光房,铝合金门窗光线透亮,安装了防盗铁门,窑洞变成单元式结构,是严密又保险,村民睡觉不再使用大炕,基本用上席梦思床,村民真正是住着舒心,看着高兴,成为现代农村的城里人。

  多数村民在窑洞两边盖平房,用作厨房和卫生间,卫生间装洗浴设备,厨房配置的煤气灶和厨柜,电磁炉、电饭锅、换气扇、抽油烟机各样齐全。院墙用红砖垒成,喷了仿瓷涂料,用砖或水泥铺设院落,修建了花园和菜圃,院内整齐又美观,大门口盖厦房或平房,安上大红铁门,门道宽敞能开进私家小汽车。

  有的村民将闲置院落进行开发,种些蔬菜养几头猪或几只鸡,也有的村民长期不在家里居住,院落倒塌,窑洞因无人气养着,破旧漏水,北社村近年来有不少青年和在外工作人员,花上一二十万元,将院落进行翻修,将窑洞进行装修,为的是给老人百年后在家过事,也为的是在村里留住自己的根,也有的在省城西安、渭南市和澄城县城购置了单元房,少则花费几十万,多则百十万,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。

  修建是一个家庭的大事,是村民积攒多年慎重作出决定的事。从古到今村民讲究:农历六月腊月不动土,修桩基盖房子动土前要请风水先生选日子,选好日子要书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,立牌后再动土,动工之日主家要明烛烧香,磕头敬土神,响鞭炮才能开挖。

  铁匠、木匠、泥水匠、瓦匠和漆匠在村民口中都叫匠人,铁匠为首,打制工具才能干活,有了铁匠,木匠手里才有了斧头,凿子与刨子,打家俱做门窗,泥水匠和瓦匠手里才有了一把泥刀,握在手中砌墙,村民才有了耕田耙地的家什和锄地挖土的工具。这五匠在北社村眼中都是有手艺的人,因他们多与村民的生活生产相关联,也是被村民尊重的人。

  天干涨水,饿不死那手艺人。在村里生养有子弟,等不及孩子长成年,便求人托保,四处设法儿,搜寻着找一个手艺相当的好师傅,叫孩子跟随他去当徒弟学门手艺,不愁孩子将来饭碗没着落。在村里要想成为一个好匠人,最起码要成十年功夫,一般当学徒三五年,自己再默默做个三五年,出师才能独立门户揽活。

  在北社村木匠行当,有这样一句:解匠怕木匠,木匠怕漆匠,漆匠怕照光。解匠负责将原始的整棵木料解成枋材或是板材,可到了木匠手中,得用刨子刨得光光,整理得平平崭崭,然后才伸展绳墨,用笔划线,后拿刨子刨平,再用量具测量,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门窗。当木匠自认为手艺还行,将打制的东西交给那漆匠的手中,漆匠便能看出毛病来。在底子上多抹上些灰底子遮掩住那凹凸不平的地方,尽量涂抹得平平崭崭,然后涂刷主家需要的色漆,描绘主家需要的图案,给家具画龙点睛,待到漆匠大功告成,他怕的是主人是位行家,提了灯盏用光线来照它,再光滑的平面,现漂亮的外表,哪怕漆得发了毫光,搁到明晃晃的光线下仔细一瞧,便会现了原形的。世上万事万物,都有冤家对头,用老话讲来,这叫作:一物降物。

  上世纪九十年左右,修建请匠人,对主家来说是件大事,请时匠人会根据你要干的活的多少安排上门时间,一般都要等较长的时间才能上门。在等待的过程中主家会根据匠人开的材料清单将材料准备好,匠人上门干活,主家还必须一天三顿好酒好菜地招待好,抽烟的每天还要准备一包烟。主家修建,重要亲戚邻或关系硬的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,那时不计任何报酬,主家只管三顿饭。1990年后家家户户忙于抓家庭经济,人人都有职业干,所以村里帮忙的人少了,大部分工程由匠人承包收费,最初实行主家管饭,后来逐渐取消,主家招呼大小工每天每人一盒烟,聊表谢意。

  箍窑以及盖平房上楼板时都要举行合龙口仪式,亲戚朋友前去祝贺,带有鞭炮、烟酒食品还有送现金的。举行仪式时鞭炮齐鸣,响彻天空,以示庆贺。主家在院中临时搭张桌子,桌上要设香炉,摆着花馍、三碟果子以及谢匠人礼品、烟和酒,主家要点燃红蜡烛,焚香作揖,结结实实磕三个头谢天神保佑。匠人把红被面批在窑洞顶口上面或平房中间楼板上,画八卦,绑红布,贴吉祥对联,并插上用五色线绑的红筷子,将糖果和小食品撒发给围观的亲朋邻里及小孩,随后浇上备好的无根水,表示龙口合龙,一切完满。

  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个个笑逐颜开,主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。主家不论平时如何节俭,这个时候都会格外的大方,向围观人发首烟道谢,仪式进行完毕后,主家设宴招待施工人员和前来祝贺的亲朋,宴席上给施工人员赠送的烟酒、食品、被面、床单等。

  新庄基落成装饰后,一般有正式的入宅仪式,村民称“入庄子”,人搬三道穷,火搬三道熄,因此村民搬家有“搬家先搬灶”的风俗,入住前也要请风水先生择选黄道吉日,入庄子之日先在旧屋炉灶用柴或煤燃火,待凌晨太阳升起前把已燃之火挪至新屋新灶进行燃烧,以示往后日子红红火火,主要亲朋前来恭贺,来时带鞭炮、烟酒、食品、牌匾,近些年有的还给主家添置家具、电器、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,也有发红包的,主家同样是设宴热情招待一番。乔迁新居之日,主家同样要摆桌敬天敬地,安主敬祖先,以保佑家里人平平安安。

来源:党委办  木子